注册 | 登录AG体育好,好AG体育,读好书!
当前位置: 首页AG亚游文学艺术文学作品集外国文学作品集文章在兹:非文学的文学家鲁迅及其转变

文章在兹:非文学的文学家鲁迅及其转变

定 价:¥38.00

作 者: 刘春勇
出版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7746893 出版时间: 2015-10-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现代”是一个虚无主义盛行的主体形而上学时代,身处其中的鲁迅同样不能免除,其留日时期所怀抱的理想主义同回国后认同于“惟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并做绝望的反抗其实都在虚无主义的范畴当中,但通过《狂人日记》及其以后的写作,鲁迅逐渐扬弃了“虚无”而向虚妄世界像挺进。对虚妄世界像的体认使得鲁迅在1925年前后逐渐放弃了“主题性”极强的纯文学创作,而选择了一种文学体制外的、基于“留白”观念之上的杂文写作,即文章写作。基于“留白”观念之上的文章写作不仅仅是鲁迅的一种写作观念同时也是鲁迅生活伦理的实践。在这样一种基于虚妄世界像的“留白”的、“有余裕的”的生活观念的支撑下,鲁迅逐渐扬弃了他早年“惟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反抗绝望的紧张状态,从而开启了他同世界和解的旅程,并显现出了其温暖与笑容可掬的一面。其晚期作品《朝花夕拾》、《故事新编》以及杂文中所显现出来的将一切“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颇显“余裕”的文章写法正是这种“留白”美学的实践

作者简介

  刘春勇(1974-)湖北黄冈人,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副教授,文学博士,吉林大学文学院本科,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博连读,2005年起任教于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后并入文法学部)至今,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术领域涉及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代思想史、东亚现代及台湾研究,为中国鲁迅研究70后代表学人之一。先后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等报刊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有《多疑鲁迅——鲁迅世界中主体生成困境之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版),《文章在兹——非文学的文学家鲁迅及其转变》(吉林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版),主编《世界鲁迅与鲁迅世界——翻译、媒介与现代性书写》(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主持*2015人文社科规划项目“鲁迅文章学研究”,*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全媒体时代的文艺形态研究”子课题:“文学形态变化的趋势研究”等

AG体育目录

《文章在兹》 目

:“虚妄”之于鲁迅 王乾坤

主体形而上学与文学时代的终结1

节 形而上学1

第二节 主体形而上学与自我认同6

第三节 主体形而上学与文学时代15

第四节 文学时代及其终结25

第五节 理解鲁迅的几个关键词31

主体形而上学与鲁迅的文学时代35

“立人”与主体形而上学的关系35

第二节 早期其它文献中的形而上学观念44

第三节 主体形而上学与鲁迅的文学时代52

第二章 非文学的文学家鲁迅及其转变57

多疑及主体形而上学的坍塌57

第二节 非文学的文学家鲁迅及其转变63

第三章 朝向即物性的回归从文学到文章80

鲁迅的世界像:虚妄80

第二节 朝向即物性的回归:从文学到文章94

第四章 作为文章的杂文与《故事新编》113

留白与虚妄:鲁迅杂文的发生113

第二节 鲁迅的“文脉”与《故事新编》的读法123

第三节 解读《非攻》、《理水》并澄清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136

第五章 鲁迅与中国教育及其它147

丧家的非丧家狗:鲁迅与孔子147

第二节 20世纪中国语文与文学之关系清算152

第三节 鲁迅与中国语文159

第四节 笑容可掬的鲁迅与“恶”之教育165

关于鲁迅与佛学的通信(之一)171

关于鲁迅与佛学的通信(之二)186

参考文献191

跋:我为什么要这样写作与生活200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