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AG体育好,好AG体育,读好书!
当前位置: 首页AG亚游教育/教材/教辅教育教育管理清末民初修身思想研究:以修身教科书为中心的考察

清末民初修身思想研究:以修身教科书为中心的考察

定 价:¥38.00

作 者: 王小静 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中国政治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010110349 出版时间: 2012-09-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24 字数:  

内容简介

  我国的修身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既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亦体现了古人崇高的精神追求。古人云:天不变,道亦不变。修身文化也是时代之产物。时至近代,面对中国社会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修身文化将何去何从,既关乎其自身的发展流变,亦关乎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清末民初修身思想研究:以修身教科书为中心的考察》以清末民初修身教科书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历史学、教育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在充分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对清末民初修身教科书的发展历程及其中蕴涵的修身思想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考察与分析。通过本书,不仅有利于人们了解清末民初修身教科书及其修身思想的历史面貌,而且对今人的修身和当下的修身教育亦不无启示;不仅可以弥补现有研究的缺憾与不足,而且对人们了解我国古代修身文化的近代转型亦不无帮助。

作者简介

  王小静,女,河南洛阳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于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目前已发表论文十多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一项。

AG体育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清末民初修身教科书的发展
第一节 清末修身教科书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一、古代的德育教材
二、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前的德育教材
三、甲午战争后至“癸卯”学制前的德育教材
四、“癸卯学制”颁布至清亡:学制修身教科书的出现
第二节 民初修身教科书的繁荣与衰落
一、民国初创与修身教科书出版的兴盛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与修身教科书出版的停滞不前
三、军阀混战与修身教科书出版的日益没落
四、民初修身教科书的特点
第二章 以美德为核心的个人修身思想
第一节 个人修身的意义
一、个人修身是修身的起点
二、个人修身是家族、社会与国家发展的基础
三、个人修身是身体、精神、道德、自立等方面的全面修养
第二节 身体修养之道:“卫生”
一、节制饮食
二、清洁体服
三、运动与锻炼
四、按时休息
五、快乐精神
六、惜命与不贪生
第三节 精神修养之道
一、知的修养
二、情的修养
三、意的修养
第四节 道德修养之道
一、对己之德
二、对事之德
三、对人之德
第五节 “自立”是个人修身的关键
一、清末
二、民初
小结
第三章 以孝为核心的家庭修身思想
第一节 家庭修身的意义
一、家庭修身是社会修身与国民修身的基础
二、家庭修身是个人幸福的重要保证
三、家庭修身的层面及要求
第二节 家庭和谐之道(一):幼仆之道
一、子女之道:孝
二、弟妹之道:敬爱、顺从
三、妻子之道:辅助、顺从
四、佣仆之道:忠顺、勤谨
第三节 家庭和谐之道(二):家长之道
一、父母之道:慈爱、教养
二、兄姊之道:提携、教导
三、丈夫之道:赡养、保护、指导
四、主人之道:仁慈、威严、慎择、教导
第四节 家庭发展之道:治家之道
一、家庭经济
二、家庭教育
三、家庭事务
四、家风养成
小结
第四章 以公德为核心的社会修身思想
第一节 社会观及社会修身的意义
一、社会观
二、社会修身的意义
三、社会修身的主要层面及内容
第二节 消极道德之修养:维护社会秩序
一、遵守公义
二、遵守秩序
三、遵守礼仪
第三节 积极道德之修养(一):促进社会和谐
第四节 积极道德之修养(二):推进社会发展
一、各谋职业
二、谋求团体进步
三、谋求公共事业的发展
小结
第五章 以爱国为核心的国民修身思想
第一节 国家观及国民修身的意义
一、国家观
二、国民修身的意义
第二节 爱国之道(一):尽国民义务
一、守法律
二、纳赋税
三、服兵役
四、受教育
第三节 爱国之道(二)
一、为国献力、献财、献身
二、爱国旗、扬国粹、雪国耻
三、与他国和睦相处,不媚外、不排外
第四节 爱国之道(三):各尽其职、各保权利
一、各尽其职
二、各保权利
小结
结语
一、修身教科书修身思想的总体特点
二、修身教科书修身思想的现实启示意义
附录
附录1:清末出版的伦理教科书一览表
附录2:清末出版的修身教科书一览表
附录3:民初出版的伦理类书一览表
附录4:民初出版的修身教科书一览表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