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AG体育好,好AG体育,读好书!

历史

古代中国的边民与边政:和亲公主的命运

清朝君主的终极理想应该是“同文”而非“合璧”。清朝的“同文之治”意在推广文治教化,消除各大族族间的隔阂。

2017-06-11

澎湃新闻

英国人画的中国历代疆域图,和我们的有什么不同

当海洋成为全世界争夺的焦点时,陆地上的扩张已经意义不大。英国之所以成为日不落帝国,就是因为有印度作为海军的支撑点,就是以印度的财力进行海上扩张。

2017-06-11

风长眼量

乾隆帝的宠妃闹剧:一场由沙枣树引发的民变

此次事件后,乾隆帝羞于再提沙枣树一事,反正还有其他方式可以取悦香妃。到了乾隆五十三年(1788),香妃去世,时年五十五岁。

2017-06-11

澎湃新闻

闻一:苏俄“与反革命文学集团作斗争”的会议记录

从1923年春到1924年春,苏联的文学社团之间的派别之争在再度兴起后日趋激化。肇始者是莫斯科的一批自称纯粹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作家。

2017-06-10

一枚石头

与众不同的清代状元:毕沅

今天是高考的最后一天,交完卷走出考场的一刹那,无论考生还是家长都如释重负一般,终于可以长出一口气了。

2017-06-09

中华网

古代“大考”为什么不在夏天?考试时间有何讲究

古代“大考”大多安排在春秋两季而不是夏季,除了与古代学制有关,还受到五行和农时、气温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2017-06-09

北京晚报

看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如何答题?

1904年的考试卷已经给小编造成了深深的伤害,当看到当年状元的试卷时,小编只想默默地喝一杯苦瓜汁。啥也不说了,直接看刘状元的答题。

2017-06-09

博物馆看展览

曹植与酒之缘及其悲剧人生,这件陶耳杯或是见证

曹植的悲哀,不仅在于其政治上的低能,还在于他始终都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动不动干政议政,指东画西,甚至“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如此一来,怎能不触犯朝廷大忌。

2017-06-08

澎湃新闻

明清科举逸闻:关于科场舞弊、压题、录取这些事

朱元璋作为一国之君,他也有他的苦衷:当时,北方长期处在蒙古人的统治之下,人心涣散,一直观望徘徊,用科举的手段收服北方士子之心乃是当务之急。

2017-06-07

北京晚报

贡院与科举:喧哗的考场以及学子们的命运转折

中国古代,管专门以作弊为生的人叫做“枪人”。科举是很严格的,除了现在人们在国家博物馆看到写满小字的“作弊衣”之外,科举场里很难互相打着掩护抄袭。

2017-06-07

北京晚报

想穿越到清朝摆脱高考?那里的考试远比现在的多!

清代私塾的规矩是:学多少句,背诵多少句。像您这样的聪明脑子,20句《论语》,不到两个小时就背得滚瓜烂熟。

2017-06-07

博物馆看展览

五百年后,在历史残迹中重新“发现”郑和

在长达500年的时间里,郑和一直被埋没在历史尘埃中。直到500年之后,中国才开始重新认识郑和航海的价值和意义,也才开始了对郑和的“寻找”。

2017-06-06

光明网

苏州河的前世与今生

重新构筑的近现代都市肌理,以其旺盛的侵润性和生命力快速蚕食着苏州河两岸的古老田园,而它自己也在静静流淌之中逐渐完成华丽变身,成为我国近代工业化和都市化的象征。

2017-06-06

澎湃新闻

慈禧第一次看见汽车如何评价:跑这么快要吃很多草吧

如果说南怀仁设计的那辆蒸汽车是第一辆概念车,那么袁世凯送给慈禧的就是北京历史上第一辆真正的汽车了。

2017-06-06

东方网

1905中国大拐点:废除科举是如何加速大清灭亡的?

虽然说废除科举是必要之举,但因为当时的历史环境,一项本着救亡的政策,往往会导致相反的结果。废除科举制度就是。政府坐视四民之首失其业,谋生无术。

2017-06-06

文史怪谭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