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AG体育好,好AG体育,读好书!
当前位置: 首页AG新闻艺术

“无物之象”——对北京画院新作展的所思、所想、所为

鲁迅是知名艺术家刘春杰创作的思想源泉之一,去年他曾在上海举办“海上大先生”展览与《热风》系列,在近期的创作中,刘春杰在纸上率意挥洒

鲁迅是知名艺术家刘春杰创作的思想源泉之一,去年他曾在上海举办“海上大先生”展览与《热风》系列,在近期的创作中,刘春杰在纸上率意挥洒,折腾到最后,鲁迅的形象早已消隐,然而,那些缘自迅翁处的质感、厚重、深沉、冷峻以及激情,其实并未消隐,而是铺陈在作品的背后,衬托着一种肆意呐喊、激情澎湃。北京画院美术馆近日新举办的“无物之象?刘春杰新作展”,由北京画院院长、知名策展人吴洪亮担任学术主持,本文为刘春杰的近作创作随感。

去年八月,携作品在沪上开画展,《热风》系列颇受大家的鼓励。但北京画院院长、策展人吴洪亮先生认为这些画的尺幅还可以再大一些。通常情况下展览结束,策展人也就被“撤了”,但我们并没因此而结束交流与沟通,每次个展应该像剧目的汇报专场,演出结束,就是新的乐章重启,刚刚过去的经验与教训,则自然得到自我进化,成就新曲。我把“新剧”创作计划全盘托出,请洪亮兄谱曲。

鲁迅是刘春杰创作的思想源泉之一


刘春杰作品中的鲁迅


那场个展进行中,我已经把大纸挂在画室墙上,铺在走廊地上,多处开工,泼洒彩墨,雕刻时光。因了激情澎湃,衣服上、裤子上、鞋子上、脸上、手上常常也被渲染,成为拓展的画面。大概模样很滑稽,常常把找我说事儿的来者逗得哈哈大笑。创作这批作品,我始终处于亢奋状,像刚学画的年轻人一般不知疲倦,甚至夜以继日,为此真的掉了几斤肉。逐步,画面没有了形象,藏匿画里12年的鲁迅也不见踪影。

宣纸被多次拼贴,揉搓变形,甚至有了金属的质感,好像敲一下便可以发出清脆的声音似的。宣纸呈现的形态也因之改变,我很享受自造技术的喜乐,尽管也觉得走在追求小技巧危险的边缘,仍时常会随着音乐的节奏拧动几下屁股,舒展愉悦。

胆子愈来愈大,我甚至敢与乾隆“合作”了,把他的书法拓片《觉岸》鼓捣成残岩断壁,尘埃遍布的样子,哈哈,胆大包天。万里江山今忧在,不见当年各路王。实不相瞒,缘于此,悲凉的音频常常低沉飘过,徒增了些许虚无。 

刘春杰创作现场


当有人问:你是用什么金属材料敲制出这玩艺儿的?非常高兴误导了对方。在制作过程中我一直追求作品的厚实与重量,想让它们承载宇宙天地过往。

具象抽象化,抽象具象化,为此我常把画变换方向,侧过来,或者倒过来,效果会大相径庭。顺势而为,我试图鼓捣出万千世界,其中有物,其中无物,其中万物。亦无所谓有,无所谓无。或摩崖断墙,或城郭遗址,或光明闪耀,或惊涛骇浪,从天地伊始、恍兮惚兮的“有光”,到翻天覆地、天崩地裂后的“觉岸”……一键清除“胸有成竹”,与宣纸、水、墨、彩嬉戏、搏弈,无为而为,因势利导,瞬息万变,不计得失,结果出乎意料。我以为,胸无成竹更符合艺术本质,寻见辽阔,是为上。这些近作是我艺术积累的总和,囊括了我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与以往对生活的姿态高度统一。

《无物之象·风流》   宣纸+水墨+国画色+胶 79x68cm 2023年


《无物之象·有光》   宣纸+水墨+国画色+胶 232x140cm 2023年


天地初开,宇宙洪荒,混沌恍惚。高天厚土之间,无中生有,有中生无,万物生发。

千秋一瞬间,万类相伴相克,优胜劣汰,物竞天择。天不荒地不老,薪火续传,周而复始,万古不竭。天长地久,天相地相,无物之象。

然,人生有涯,千古风流人物终去。万般风景,何处不尘埃?未见其首,不见其后,如梦如歌,无物之物。

躲在画室,远离尘嚣,艺术真好,艺术着真好,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单纯而妙趣横生。完成约定,如释重负。如见大千,三千大千,如见世界,感恩。而我,仍直念:念过往,恋当下,期未来。

(刘春杰  南京书画院院长、金陵美术馆馆长,南京市美术家协会执行主席)


链接|北京画院美术馆“无物之象?刘春杰新作展”

北京画院美术馆“无物之象”展览(5月8日-5月27日)共展出刘春杰《无物之象》《热风》系列近50件新作。

展厅入口可见大件装置作品《无物之象?有物》,是刘春杰在乾隆书法拓片上泼墨、彩绘、塑形等综合方式叠加而成,画面斑驳厚重、凸凹干裂,被时间侵蚀的书法线条若隐若现。

北京画院外景


北京画院展厅内


展厅起始作品是纸上综合材料《无物之象?有光》。而组画收尾之作是《无物之象?觉岸》,较之前暗灰、混沌相比,色彩突然变成红色,与黑白灰的水墨浓淡变化直接冲突,大开大合,沧桑巨变之间,隐约有“觉岸”两字显现,令人浮想联翩。二号展厅呈现刘春杰标志性鲁迅题材作品《热风》系列,是作者在叠折的旧报纸上建构的综合材料绘画,把最初鲁迅形象逐步消解、隐藏。其中无物,其中有物,无所谓有,无所谓无。近作《无物之象》系列是由《热风》演变而来,但画面更概括、更抽象,更有历史感。

展览海报


谈及这一展览,展览学术主持、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说,创作,严肃抑或放怀,折腾是必须的,鲁迅最懂得“陌生感”的力量,春杰亦深谙此道,“无物之象”就具有这种能量,“春杰以鲁迅为母题,十余载的深耕,将维度一再拓宽,时间、空间、水火、光电、堆叠、雕琢……如今来到北京画院美术馆的‘无物之象’,的确给我们提供了再升级的‘觉岸’机会。从有到无,画面不仅已然模糊,更试图打开无形之门。”

《无物之象·生发》 
宣纸+水墨+国画色+胶 145x78cm 2023年


 

展览现场


 九十岁的旅美艺术家吴毅在纽约看到《无物之象》展览的介绍,专门书写了感想:“无物之象展自性也。可喜可贺。前贤有南宗王维‘山色有无中’是也、明.董氏禅论分南北,故北宗工整严谨,南宗混沌律动。易象焉。”

吴毅书迹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收藏委员会副主任红梅观看展览后说:“刘春杰通过采用宣纸、纸浆、胶,揉搓的动作,将传统薄如蝉翼的平面感的宣纸的物性改变,通过彩、墨的积叠、皴擦点染,这些传统的国画材料的共同作用,他的作品呈现出浮雕一般的金属版上似的、金属质感十足的大写意中国彩墨画。而这种视觉效果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材料的视觉转换,尤其对于当代水墨艺术来说,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这样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转换了传统水墨的文化规定性,从而拓宽了或者说挖掘了水墨的表现力,使得其能以金属的质感来表征工商业文明的规定性。”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