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AG体育好,好AG体育,读好书!
当前位置: 首页AG新闻艺术

从溥心畬的画稿看到成画,北京恭王府展“汲古高歌”

“汲古高歌——恭王府博物馆藏溥心畬画稿研究展”近日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馆乐道堂展厅对外展出,共展出35件近现代知名画家溥心畬画稿和28件溥心畬完整绘画作品

“汲古高歌——恭王府博物馆藏溥心畬画稿研究展”近日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馆乐道堂展厅对外展出,共展出35件近现代知名画家溥心畬画稿和28件溥心畬完整绘画作品。展览通过将完整画作与手稿进行对比,呈现溥心畬绘画作品“生成过程”中画稿的功用。此次展览展期持续至7月21日。

展览共展出溥心畬画稿35件,以及由梅兰芳纪念馆、湖南博物院、首都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和恭王府博物馆收藏的溥心畬完整绘画作品28件,集中展示了一批溥心畬绘画佳作。尤其湖南博物院所藏十三件作品,绝大部分为首次对外公开,难得一见。主办方希望通过展览作品,对溥心畬画稿所体现的有关“继承—创造”的自觉和方法进行解读。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溥心畬(1896—1963),名爱新觉罗·溥儒,字心畬。恭亲王奕?之孙,贝勒载滢次子。我国近现代重要画家。其在文史、诗词、书法、绘画各方面都有精深造诣,在20世纪中国画坛有较大影响,与张大千并称“南张北溥”。恭王府是溥心畬自幼成长之地,他也正是在此打下传统文化深厚修养的坚实基础。

展览陈列于乐道堂的三个空间中,古色古香的建筑空间中摆放着玻璃展柜,玻璃上反射着庭院里树木的新绿,极雅致。展览展牌介绍详细,将完整画作与手稿对比着摆放,层层递进地展现出溥心畬绘画作品的“生成过程”中画稿的功用。

展览分为“胸有成竹——溥心畬绘画生成过程中的画稿”“千里意未足——溥心畬的写生性画稿”“修绠与心胸——溥心畬画稿的资源、方法与目标”三个单元。主标题取自溥心畬所书集唐诗联“汲古得修绠”“高歌披心胸”两句,指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发展的关系。

展览名字来自于溥心畬所书集唐诗联的字句


从画稿见溥心畬绘画“生成过程”

画稿在溥心畬的绘画创作中,在题材形象、组织结构、章法布局以及画题画意表现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是画家以其心胸、学养,对古人、自然与自我等因素进行综合处理的创作思维痕迹。

“胸有成竹——溥心畬绘画生成过程中的画稿”单元通过画稿与完整作品的分组展示,直观地介绍溥心畬的“稿”与“画”之间的关系,分析画稿在其绘画生成过程中的多种形态、功用和作用方式。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据恭王府博物馆介绍,溥心畲的绘画上承唐宋,下接元明,取法纯正,成就卓著,影响广泛。其绘画实践的过程和方法,对于研究中国绘画优秀传统在20世纪上半叶的继承和创造转化问题具有代表性样本的意义。研究溥心畲画稿在其绘画生成过程中的作用,对于我们了解中国绘画实践方法和过程,具有重要的艺术文献价值。

溥心畲在他的《学历自述》中,将自己学画的过程描述为根据其丰富的家藏,习久而“渐通其道,悟其理蕴”。《夕阳红树轴》是目前所见溥心畲最早的山水画作品,是其17岁(1912年)在西山戒台寺初习作画时所作。

1946年春,他在这幅作品上又题:“此仆壬子始隐居马鞍山戒台寺AG体育时,初习作画所作。诗亦当时题也。时年十七,今已三十四年。此纸敝暗如是,世事迁易,而仆学无进益,良堪愧矣。”

《夕阳红树轴》


画稿不是画家自我临摹的临本,而是绘画生成过程中的阶段性形态和创造新象的基础。

展览中,一组展品的点景楼阁有神似之处,这种形象的神似被称为具有同稿关系;画面的内容选取、组织形式、图像的样式等方面也采用了相近的处理手法,即称之为章法布局具有同构关系。这种同稿、同构关系提示了存在着更完整、详尽的楼阁画稿的可能性;也指向了当一种典型形象或典型布局成熟后,画家对画稿的“内化”——即由画稿转化为“胸中之竹”的过程。

从画稿到《江山楼阁图》(局部)到《谷口落日图》(局部)中点景楼阁和画面构图的相似对比


从画稿到《江山楼阁图》(局部)到《谷口落日图》(局部)中点景楼阁和画面构图的相似对比


从画稿到《江山楼阁图》(局部)到《谷口落日图》(局部)中点景楼阁和画面构图的相似对比


一幅《青山江汀图》,上有题诗:“青山十里带江汀,楚竹烟中客梦醒。一夜雨声春满地,不知芳草为谁青。山雨欲来云满屋,溪风未起水生波。村深樵迳(径)归人急,犹有微阳挂女萝。细路盘盘转石根,苍藤古木带斜曛。短筇不觉行来远,回首青山半是云。”

《青山江汀图》


 远舟、远山的组合,在山水画创作中描绘平远的景色时,常作为提示此岸与彼岸的因素,如同文学写作时的词组、句组,是具有特定意涵的象征性符号。近景丛树、巨石组合(《青山江汀图》与《画稿28之13》),往往占据画面的较大空间,起着确定主势的作用。这组树石中的具体形象和穿插组合关系,经过了仔细打磨和推敲。在此基础上,画家在绘画生成的过程中,根据主题的需要,加以增减、调整,就能够获得合适的效果。

《青山江汀图》作品与画稿对比


《墨笔山水》是一件白描性质的山水画;《丹壑白云居图轴》是浅绛风格的山水作品。两件作品在画面近景、中景和主峰的描绘中具有高度的同稿性;画面近景、中景也具有同构关系。虽然这两件作品之间的同稿、同构因素较多,但主题却不尽相同。《墨笔山水》题为“鱼戏多深藻,蝉鸣但故林”,刻画了多个点景屋舍,一丘之隔便是无尽江岸,连接远方,表现理想中的故乡村居;《丹壑白云居图轴》则是画家引导观者在画中经过板桥,行至深山,方得见友人设在瀑布绝壁旁的居所,画上题为“路寻丹壑断,人近白云居”,表现深山探幽访友的情景。

《墨笔山水》


《丹壑白云居图轴》


绘画的章法布局本身也参与画面主题的表现。在《雪景山水轴》中,体现了溥心畬对南宋山水画“马一角、夏半边”式的边角处理方式的灵活运用。利用这样的章法布局方式,既可以在《雪景山水轴》中表现冷峻荒寒的意象,也可以在《画稿13》中表现秋光漫照的温暖意象。

《雪景山水轴》


《画稿41之9》与《雪景山水轴》中的主峰形象具有同稿性特征。不同作品中的相似形象特征可称之为具有同稿性特征。这种特征,是画家运用画稿,进行形象积累、迁想和阐发过程的体现。

对比


松泉高士是中国绘画的经典题材,总体指向林泉、幽居等主题,观看此类作品,使人如若亲临自然,心旷神怡。下面的一组稿、画均为松泉高士题材,但是溥心畬做了丰富多样的组织和表现。从这个角度来看,除了前面所提到的形象、动态、组合、章法布局等方面外,围绕特定题材来展开艺术表现,也是溥心畬“胸中之竹”及作为其表现形式的画稿,在绘画生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之一。

溥心畲对于松泉高士题材的表现的探索


溥心畲对于松泉高士题材的表现的探索


溥心畲对于松泉高士题材的表现的探索


容纳艺术家自我与观者的精神家园

“修绠与心胸——溥心畬画稿的资源、方法与目标”单元,考察溥心畬的临摹方法,体会其在钻研古人作品中所下的功夫;继而通过其创作性画稿及相关完整作品,了解溥心畲的绘画目标,即通过绘画表达对自然、古今、人生和艺术的理解与观念,创造容纳自己和观者的精神家园——这也是中国绘画的特质和价值。

20世纪初溥心畲居住于恭王府时,府中收藏的历代书画名迹仍十分可观,唐代韩幹的传世名作《照夜白图》即在溥心畲手中。在此次展出的溥心畲画稿中可以看到他对于古人名迹的临习和借鉴。溥心畲曾在回答学生提问时,称“吾于古人,不敢不勉”。溥氏绘画以古人名迹入手,起点颇高。谈及学古,他曾说,“有些人认为我不创作,其实不然,我没有一幅画没自我精神,也没有一幅画像奴隶般地抄袭古人。藉古人骨架,发挥自我笔墨精神是国画的特点。“藉古人骨架,发挥自我笔墨精神”正是溥心畬学习古人的门径。

临《人马图》、韩幹《照夜白图》等画稿


 《临郎世宁百骏图》局部画稿


溥心畲深受传统绘画的影响,但他并不拘泥于传统,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对文人画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使他成为连接古代绘画传统与中国绘画近现代发展的桥梁。在临摹、写生的基础上,溥心畲画稿的目标明确指向了自我精神胸怀的高歌。

《钟馗出游图轴》


曳杖人物,在山水画中是画家的“自画像”——将自己置身于画面营造出的情景当中,体现了画家造境过程中的精神投射,以及为观者设置的精神空间。展览的一组展品均加入了点景曳杖人物。有的踏雪寻梅而不遇;有的清晨踱步于崖台,寻觅夜间听见的江波;有的则行走于深山之中,缓缓地翻过高耸入云的山峰。以上三件展品,均描绘了行路之不易,旅人之坚定。胸中丘壑、行旅风景,在画中交融,观者或可以在画中通过点景曳杖人物与溥心畲“对话”。

《踏雪寻梅图轴》局部


《人物立轴》局部


送别与思念是中国古典文艺的经典选题。由于雁南飞北归的生活习性,常常作为送别、思念以及守信的象征。展览的两件展品均以送雁为意象,表现送别的画题。

《画稿14》中的“平原望不极”出自宋代文天祥《新济洲》句,“垂云阴万里,平原望不极”,是对北方景致的描写。应是表现由秋季的北方送雁群南飞的场景。《秋云送雁轴》中“卧尽秋云送雁飞”的题诗与唐代诗人李频《湘口送友人》(“中流欲暮见湘烟,苇岸无穷接楚田。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连。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醉及新年。”)的诗意颇为相近,应是在秋季的湘楚地区送雁南飞的场景。

《画稿14》


《秋云送雁图》


少年溥心畲学习骑射,曾求购良马,却一直不获。哈密王麾下骠骑随行来京职贡,于1911年春天向溥心畲献上了哈密良马。溥心畲驰马城外,少年鲜衣怒马,好不快意!当年秋季,清帝逊位,溥心畲旋移居清河二旗村、西山马鞍山。风云变幻之际,无奈之下只得将这匹有“千里马”之誉的爱马返还骠骑。1959年春天,溥心畲在所绘就的《骠骑图》的题跋中,将这件旧事记录下来。

在失去“千里马”的近半个世纪间,溥心畲作了大量的马画,其中所寄托的情怀,仿佛是其一生际遇的意象注脚。

《人马图》


画稿35


根据画稿35采用3D建模技术塑造的马的塑像


溥心畬以“藉古人骨架,发挥自我笔墨精神”为门径学习古人,其画稿所体现的有关“继承-创造”的自觉和方法,以及其对优秀传统的自信,在当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溥心畬画稿


据主办方介绍,恭王府博物馆自创建以来,持续开展溥心畬相关研究。近年来,在史料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溥心畬画稿为研究对象,进一步从中国画创作方法论的角度深入挖掘,自2021年起以“九朽一罢”“曾获良驹”为题,连续举办两回“馆藏溥心畬画稿研究展”,分别从馆藏画稿整体面貌、画稿功用,以及鞍马题材画稿的临摹、写生、创作专题等角度展示溥心畬画稿研究方面的进展,并通过现场和数字化互动等手段,将学术内容转化为公共文化产品。

作为该系列展的阶段性总结,本次展览通过画稿与完整画作的对比分析,以及其中反映出的其在继承古人与创造性转化中的思考和实践。

此次展览展期持续至7月21日。

图中图片来源及收藏单位:

溥心畬、溥僴书法人马成扇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行书五言对“汲古得修绠 高歌披心胸”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夕阳红树轴  首都博物馆藏

江山楼阁图  恭王府博物馆藏

谷口落日图  湖南博物院藏

青山江汀图  湖南博物院藏

墨笔山水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丹壑白云居图轴  湖南博物院藏

雪景山水轴  首都博物馆藏

张大千、溥心畬山水人物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临流远眺图  梅兰芳纪念馆藏

访幽图  湖南博物院藏

钟馗出游图轴  梅兰芳纪念馆藏

踏雪寻梅图轴  湖南博物院藏

人物立轴  湖南博物院藏

秋云送雁图  湖南博物院藏

人马图  湖南博物院藏 

画稿均为恭王府博物馆藏

热门文章排行